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加入會員,即可領取$100元購物金。
房屋交易流程中,包含很多要繳的稅費,如果是換屋族、投資族要賣房,一定要先了解「房地合一稅」。什麼是房地合一稅?課稅範圍有哪些?房地合一稅2.0跟舊制差別在哪?稅率如何計算?以下將用簡單的方式重點整理,帶大家快速搞懂房地合一稅!
「房地合一稅」屬於交易稅的一種,主要是為了抑制短期炒作不動產,當有出售房屋或土地時就需要申報,若出售有獲利則需進一步繳稅。
在房地合一稅正式施行前(2016年1月1日以前),是採土地、建物分開的雙軌制,若是土地交易的獲利就課徵土地增值稅,若是房屋交易的獲利則課徵所得稅。房地合一稅就是整合以上兩者,統一房地產買賣時的課稅方式,而這種所得稅不能與一般常見的綜合所得總額一起呈報。
因為房地合一稅在2016年正式施行,所以要課稅的對象為:
*上述房屋包含成屋、使用權房屋、預售屋
房地合一稅=課稅所得(成交價-取得成本-相關費用及土地漲價總數額)x房地合一稅率
舉例:小陳購買1戶房地產總價1000萬,持有4年後轉售賣了1455萬,其中另支付仲介及代書費用約45萬,而持有期間計算土地增值稅的土地漲價總數額約10萬。小陳出售房地產的課稅所得為400萬(成交價額1455萬-購入價1000萬-仲介及代書費用45萬元-土地漲價總數額10萬),再乘上持有4年35%稅率,需繳交140萬的房地合一稅。
若不方便自行計算,不清楚公式中「土地漲價總數額」要如何計算,可以利用財政部的線上試算更為準確!
2021年7月1日上路的新版「房地合一稅2.0」,在稅率比例上做了大幅度的調整,加重了短期持有買賣房屋的課徵稅率,也將預售屋、特定股權交易納入房地合一課稅範圍。
持有期間 | 房地合一稅1.0 (舊) | 房地合一稅2.0 (新) |
1年以內 | 45% | 45% |
超過1年未逾2年 | 35% | |
超過2年未逾5年 | 20% | 35% |
超過5年未逾10年 | 20% | |
超過10年 | 15% | 15% |
房地合一稅2.0修改的5大重點:
➊ 對短期交易者課重稅:延長短期交易所得課重稅(35%、45%)的持有期間。
➋ 法人比照個人課稅:營利事業改為比照個人課稅,按持有期間採差別稅率,分開計稅。
➌ 擴大房地課稅範圍:將「預售屋交易」及「實質移轉房地的股權交易」一起納入課稅範圍。
➍ 土地漲價總數額設上限:「土地漲價總數額」根據公告土地現值所計算的數額為限。
➎ 五種交易稅率維持不變:
・個人及營利事業非自願因素交易(如調職、房地遭強制執行):稅率20%
・個人及營利事業以自有士地與建商合建-分回房地交易:稅率20%
・個人及營利事業參與都更或危老重建-取得房地後第一次移轉:稅率20%
・營利事業興建房屋完成後第一次移轉:稅率20%
・自住房地持有、居住並設籍滿6年(課税所得超過400萬元):稅率10%
雖然房地合一稅2.0看起來加重了各種規範,但還是有部分資格可以免稅或是退稅:
✦ 好的買 Takeaway
房地合一稅2.0的課稅範圍包括:➊於2016年起「取得」的房屋或土地、➋於2016年起「出售」的房屋或土地、➌符合視為房地交易的股份或出資額(以上房屋包含成屋、使用權房屋、預售屋)
房地合一稅2.0稅率:持有未逾2年為45%、持有超過2年未逾5年為35%、持有超過5年未逾10年為20%、持有超過10年為15%
房地合一稅2.0修改的5大重點:➊對短期交易者課重稅、➋法人比照個人課稅、➌擴大房地課稅範圍、➍土地漲價總數額設上限、➎五種交易稅率維持不變(非自願因素交易、建商合建房屋、都更或危老重建第一次轉移、興建房屋完成後第一次移轉、為自用住宅且課税所得超過400萬)
免稅與退稅資格:自用住宅且課税所得低於400萬免稅(持有並居住且設籍滿6年、期間並無出租與營業使用)、兩年內重購依比例退稅
房地合一稅是房屋交易費用的重點支出,建議不管是自住換房者或是房產投資者,都要事先了解詳細規則,才能聰明規劃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