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加入會員,即可領取$100元購物金。
在查詢某個建案或是租屋、賞屋、買房時,常常看到有一項寫著「土地使用分區」或是「土地分區」,這是什麼意思?它的用途是什麼?就讓本篇文章以簡單明瞭的方式,讓大家了解關於土地使用分區的小常識!
「土地使用分區」就是地方政府在規劃都市土地時,依都市計畫為每一塊土地制定最適合的運用規劃。土地上的建物也要依該土地分區規定的「建物用途」去使用。
若需要查詢自家土地使用分區,可以查看自家的土地登記謄本,或是到「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」快速查到分區。
主要可以分成以下5種類別:
其中的其他使用區、特定專用區,是按各縣市都市計畫需求而訂定,常見如行政區、文教區、倉庫區、風景區、農業區、保護區、行水區、保存區。
住宅區:以居住用途的住宅為主,禁止大規模的工業與商業使用。
*建蔽率:建物投影面積遮住基地面積的比例。例如整塊基地200坪,建築物每層樓100坪,而且沒有蓋的凹凸不平,投影到基地上,建蔽率=100坪/200坪=50%。
*容積率:建築物樓地板面積總和佔整塊土地面積的比例。例如整塊基地 200坪,建築物每層樓100坪,總共蓋四層,容積率=(100坪x4)/200坪=200%。
商業區:以提供商業使用的建築為主。
➊ 第一種商業區:供住宅區之零售業、服務業的相關商業使用。
➋ 第二種商業區:供住宅區與地區性之零售業、服務業的相關商業使用。
➌ 第三種商業區:供地區性之零售業、服務業、娛樂業、批發業的相關商業使用。
➍ 第四種商業區:供全市、區域及台灣地區之主要商業、專門性服務業、大規模零售業、專門性零售業、娛樂業的相關商業使用。
工業區:以工業使用及相關必要設施的建築為主。
➊ 特種工業區:供甲種、乙種、政府指定的特種原料及其製品的儲藏或處理使用。
➋ 甲種工業區:供輕工業、無公共危險的重工業工廠使用。
➌ 乙種工業區:供公害輕微的工廠使用。
➍ 零星工業區:供無污染性的工廠,或汽車運輸業停車場、客貨運站及其附屬設施等使用。
由前段我們可以簡單的看出來,住一是最純的住宅區,與最矮的建築群,像美國的別墅區一樣,沒有任何商店也不能有任何商業行為。住二則可以有零售業與服務業,例如方便的超商。住三則可以蓋得更密集;住四可以在住宅區裡面有輕工業,例如小型食品加工廠的進駐。
住宅區可以蓋住宅,商業區從商一到商四同樣也可以蓋住宅,因此有了有住商混合型的大樓存在。一樓是各種店面,二樓以上是住家,生活上非常方便!純住宅與住商混合可說是各有優缺點,以下簡單列出比較供大家參考:
市場上也可以遇到一種房屋產品,比附近的住宅單價低很多,樣品屋蓋的美輪美奐,看起來不是在賣公辦而是在賣住宅或是「企業會所」、「企業俱樂部」,這種建案有機會是非法的「工業宅」。
工業宅就是在工業區偷蓋住宅,是違反土地使用分區的管制,所以被舉報或是被查到就要開罰,而且要恢復成工業使用。買到工業宅除了有高機率銀行拒絕借貸,且未來也較難以轉手,可能還會遭到停水、停電、強制拆除的命運,還要罰新台幣六萬到三十萬以下的罰鍰,而且可以連續罰,得不償失!
禁止蓋住宅的土地分區還包括:工商展售服務區、工商混合區、辦公服務區、工業區、複合商業區、商業專用區、科技商務區、娛樂區,如果不小心買到這些土地分區的房子,可能有面臨開罰的風險。
✦ 好的買 Takeaway
土地使用分區:地方政府依都市計畫去制定最適合該土地的分區。主要有住宅區、商業區、工業區、其他使用區、特定專用區。
純住宅區域的出入人員單純、房屋保值性佳、環境較容易維持乾淨,但房價與公設比可能較高、人潮少夜晚需注意安全;住商混合區域的周邊生活機能佳、交通較便利、房價較便宜,但出入人員複雜、銀行貸款成數低、公用水電量大、公共衛生要花更多心思維護。
需注意別買到非法「工業宅」,被舉報或是被查到就要開罰,銀行高機率拒絕借貸,未來較難以轉手,可能還會遭到停水、停電、強制拆除的命運,得不償失!
台灣各縣市的土地分區規劃不盡相同,藉由本篇文章初步介紹,讓大家買房、租屋時多加留意,順利買到適合自己分區的理想好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