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房屋市場當中,你可能會看到建商銷售「地上權住宅」,房價比周遭房屋便宜不少,這種類型的住宅與一般住宅差別在哪?適不適合自備款不高的人買?本文將帶你一一說明地上權住宅的特點與優劣!

 


什麼是地上權住宅?

台灣的房屋產權可分為所有權、地上權、使用權三種類型:

種類

所有權住宅
(一般住宅)

地上權住宅

使用權住宅

房屋所有權

無 (政府/建商擁有)

土地所有權

無 (政府/建商擁有)

無 (政府/建商擁有)

住戶能否分割、移轉房屋 (買賣)

可以

可以

不行,需經房屋登記者同意

房價

市價為主、增值空間較大

市價的6~7成、不易增值

市價的6成以下

地價稅

需繳納

不需繳納 (但需繳地租,大約公告地價1~5%)

不需繳納

土地增值稅

售屋時需繳納

售屋時不需繳納

不需繳納

房屋稅

需繳納

需繳納

不需繳納

貸款成數

7~8成

3~5成(大多銀行承作意願較低)

難以核貸

介紹

普遍大多台灣民眾擁有的都是此類型,買家擁有完整的房屋決策與控制權。

意即買屋不買地,大多為建商向國家標下地上權土地後,興建而成的住宅,有使用年限的問題。

使用權類似租賃權,以租賃/契約的方式約定建物使用權,使用年限依簽訂契約內容為主,某些社宅會以使用權的形式租給有需要的民眾,解決居住問題。

購買「地上權住宅」的民眾就像是和政府長期承租土地,房屋使用上與一般住宅無異,但名下沒有土地產權。由於少了土地,地上權住宅大多只有周遭房價的七成,部份甚至更低。

 


地上權住宅的使用年限

   常見的年限為30年、50年或70年,但具體年限仍需依土地所有者與使用者雙方協議而定。
   當地上權年限即將到期時,使用者可與土地所有人協商(續約或購買土地所有權),如果土地所有人願意出售土地,使用者可一次性購回,轉為所有權房產;如果協商失敗,地上權的建物可能全數拆除或是歸土地所有人所有。
   地上權的使用期限並非從入住時算起,而是建商得標簽約後開始算。若想確認簽約日期,可以到「政府資料開放平台」或「國有財產署」網站,輸入建案地址、地號比對查詢。

 


地上權住宅的優缺點

優點:
比一般住宅便宜2~4成
不用繳交地價稅、未來轉手時不必課徵土地增值稅
有機會以較低價格入住蛋黃地段
租金與一般住宅行情相近
對於購屋族資產配置更具有彈性空間
缺點:
有使用期限,到期後需被拆屋歸還土地
沒有土地所有權,跟華人一般的「有土斯有財」投資觀念相差甚遠
轉手性較低
貸款條件差,利率高、成數低,需要較高的自備款
繳交*地租採浮動利率
*地上權地租:以申報地價1~5%計算,當公告地價調漲時,地租也會調漲,會有住愈久繳愈多的情形,居住成本不一定比買房低。

 


誰適合地上權住宅?

  1. 首購族:地上權住宅的優勢就是價格較低,對於預算有限的首購族來說是入手房屋的好機會。
  2. 年輕族群:事業剛起步,收入穩定但不夠高,能以較低成本入住理想地段,享受便利生活。
  3. 中高齡退休族群:對於希望降低生活成本的退休人士,地上權住宅提供了一個相對經濟的居住選擇。
  4. 生活型態彈性需求者:他們可能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搬遷到其他地區,因此不會在意地上權住宅的年限限制,反而更看重目前的居住品質及經濟效益。
  5. 特定區域的投資者:在租賃需求較高的地區,地上權住宅可以作為一種投資工具,相較於一般房屋,初期投資成本較低,可能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。

 


 ✦ 好的買 Takeaway 
「地上權住宅」意即買屋不買地,房屋使用上與一般住宅無異,但沒有土地產權。大多為建商向國家標下地上權土地後,興建而成的住宅,有使用年限的限制,常見的年限為30年、50年或70年。

地上權住宅的優點:➊比一般住宅便宜2~4成、➋不用繳交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、➌有機會以較低價格入住蛋黃地段、➍租金與一般住宅行情相近、➎對於購屋族資產配置更具有彈性空間

地上權住宅的缺點:➊有使用年限,到期後需被拆屋歸還土地、➋沒有土地所有權、➌轉手性較低、➍貸款條件差(利率高、成數低)需要較高的自備款
、➎繳交地租採浮動利率

適合地上權住宅的對象:預算有限的首購族、收入穩定但不夠高的年輕族群、中高齡退休族群、生活型態彈性需求者、特定區域的投資者

在房價高漲的時代,地上權住宅不失為一個低成本入手房屋的選擇,希望透過以上介紹,讓你在購買地上權房屋之前,能夠更完整的評估自身條件,順利買到符合需求的理想好房!